2025年7月25日,由上海瑞泰来医药有限公司主办的“走进企业,认识企业——包芯片(片中片)技术商业化前景落地研讨会”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镇生研湾Labbay圆满落幕。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医药研发、智能制造、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、企业代表及行业精英,通过技术分享、企业路演、圆桌研讨等多元形式,深度探讨包芯片技术的最新进展、产业应用及智能化转型路径,为推动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一、前沿技术解码:从制剂创新到产业赋能
活动伊始,参会嘉宾前往上海瑞泰来医药有限公司实地参观,近距离了解其在包芯片技术研发、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等方面的成果。随后,一场聚焦技术前沿的深度交流拉开帷幕。
01 包芯片制剂技术:开启新药研发“加速键”
上海瑞泰来医药首席科学家褚萍博士在《包芯片制剂技术:赋能新药研发的创新引擎与最新进展》主题演讲中,系统解读了包芯片技术的核心优势。她指出,包芯片可实现药物释放的程序化控制,在缓控释制剂、复方制剂及个性化给药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。

02 多层片与包芯片技术:破解复杂制剂难题
山东新马制药技术负责人庞树浩博士则围绕《多层片及包芯片技术》展开分享,结合企业在包芯片压片机上的成功案例,详解了多层片在生产制造方面的自动化、智能化、数字化的技术突破。

03 以租代售的仪器租赁平台:检测家
检测家的企业代表张逢宽老师在宣讲中指出:旗下“检测家(Easylab)”服务平台,整合科学仪器、检验检测行业资源,依托互联网与移动端,实现“线上整合资源、线下实现交易”的O2O服务模式,已成为国内知名的分析仪器租赁平台。不仅为国内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简捷便利的服务,还大大降低了企业在仪器使用上的成本。

04 智能化转型:医药企业的新竞争力
德信远智能科技总经理黄玉新在《医药企业智能化未来》演讲中提出,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制药企业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关键抓手。他指出,从研发端AI辅助药物设计,到生产端MES系统全流程管控,再到供应链端区块链溯源,智能化技术正重塑医药产业生态。

二、产融对接深化:金融服务助力创新生态
在“科创企业的员工持股计划及授信产品介绍”环节,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科创中心朱晓莹经理带来了金融解决方案。她结合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大、周期长的特点,详细解读了“科创e贷”“人才贷”等普惠金融产品,以及员工持股计划信托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模式

随后,参会企业代表依次上台,围绕核心业务、技术优势及合作需求展开自我介绍。从原料药供应商到CRO机构,从设备制造商到园区服务平台,多元主体的互动碰撞出合作火花。
三、圆桌论道:破解同质化困局 共探差异化路径

在压轴的圆桌讨论环节,以“同质化环境下的差异化发展”为主题,瑞泰来医药总经理葛志敏博士担任主持人,与参加本次活动的十余家企业代表展开深度对话。
“差异化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,而是基于对行业痛点的精准定位。”葛志敏博士指出,企业的要建立研发和生产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矩阵,不断孵化明星产品和现金牛产品,淘汰瘦狗产品。其他企业代表也结合各自企业的特点,围绕产品技术、营销模式等进行了分享。
四、凝聚共识:以技术协同开启产业发展新征程
本次沙龙不仅展现了包芯片技术的创新魅力,更搭建了“技术研发-产业转化-金融支持”的全链条对接平台。正如上海瑞泰来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志敏在总结发言中所说:“面对医药产业变革机遇,唯有以开放心态整合资源,以工匠精神深耕技术,才能在同质化竞争中开辟新赛道。”
随着包芯片技术在慢性病治疗、儿科用药等领域的应用加速落地,以及智能化转型的深入推进,我国医药产业正迎来从“跟跑”到“并跑”的关键机遇期。未来,以技术创新为引擎,以协同生态为支撑,中国医药产业必将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重要地位。
以上文章来源于药物导图,作者药圈老葛